欢迎进入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备案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品牌非洲•业界大咖为中国品牌“发声”

2018-04-22

“中国企业如今正在经历从粗放型转向内涵式发展,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光凭蛮力走不了多远。”,中共中央党校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投资》特聘专家钱镇老师作为嘉宾主持人在2018年广州【CAEC中非经贸文化周】“品牌非洲:品牌中国梦,广货行天下”专题座谈会上表示。

2018年4月20日,【CAEC中非经贸文化周】在广州举行,“品牌非洲:品牌中国梦,广货行天下”的专题座谈会邀请到了商务部国际品牌建设与促进中心主任陆德瑞、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贸促工作者、商协会会长、国内品牌制造商以及前来交换经验的各位业界人士和媒体工作者,各位大咖就品牌的含义、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中国企业与非洲社区的融入以及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体制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回答钱镇关于“中国品牌推广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时,商务部国际品牌建设与促进中心主任陆德瑞表示,“品牌是品和牌的结合,很多人误以为注册一块牌子就是品牌,其实商标和品牌间的距离相差甚远”,“品牌更突出‘品’字,代表的是企业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诚信传承和创新理念”,他举出同仁堂这一中国老字号加以例证,“同仁堂的诚信理念加强了人们对其的品牌认知”。众嘉宾也纷纷表示,品牌的核心在于其身后的文化理念。陆德瑞作为国际品牌建设与促进的专家,对于品牌研究与推广具有大量的实战经验,对于“中国品牌”如何深耕国际的问题,他列举了全球汽车巨头宝马的经验,“宝马公司打破了文化的壁垒,实现了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品牌从地域走向区域、国家以及国际都需要符合不同人的习性,而这种习性便是一种文化”。

 

企业经营需遵守“规则”

就钱镇老师所提到的“面对与欧美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中国企业有哪些新的理念和思路”,各位专家也表示要遵守国际规则和规范,企业经营要按当地的“游戏规则”出牌。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谈到,“中兴最近的遭遇为中国的企业敲响了警钟”,“经历粗制滥造阶段的中国企业要具有环保意识,满足相应的环保标准”。与此同时,曾智华认为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规则”保护自己,在面对欧美国家单方面挑起事端时,“诉诸法律,寻求裁决”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公益”是企业的形象名片

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所面临的语言、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问题,各位在场嘉宾也表示“学会融入当地社区,发挥社会效益”是打通企业立足当地的重要渠道。来自广东省贸促会的代表表示,中国企业的“圈养文化”存在巨大的局限,首先,这种模式将中下层的中国员工隔离在当地社区之外,切断了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其次,过度封闭式的“安全”考量则会引起当地民众的不信任甚至排斥心理,“因此大方向上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小方面要从细节着手拉近距离”。钱镇针对文化隔阂问题则引入了“NGO”的概念,他认为,“NGO应该成为沟通非洲企业和非洲社区之间的一道桥梁,民间组织的介入能够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关服务”。针对民间组织的介入,其他嘉宾也纷纷表示支持。广东新南方集团副总裁邓愚表示,“不要只注重项目的建设,也要适当做公益”。

人才培养立足“本土化”

近日,中国国际合作开发署的成立也引发了在场嘉宾对于国际人才培养机制的讨论。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继森针对在非中国企业员工本土化问题谈到,“培养非洲当地人才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当地社区的有效沟通,同时减少了从华招聘职工到非工作的成本”,他也提议广外与中国企业开设“非洲班”实现“人才的定制教育”。邓愚则表示,“更有效的培训应立足本土”,他认为应该由企业牵头,在当地直接招募非洲青年,对其直接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针对现场观众关于“人才培养”可行性的质疑,陆德瑞则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中瑞双园计划实现了教育与职业的有机集合”,他同时也建议集合国内相应的配置资金和地方资金来进一步实现“资金驱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座谈会的最后,各位嘉宾同时就“欧洲职业化教育,中国商品认可度以及非洲各国发展前景“等若干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在广东这个开放大省、经济大省、贸易大省的基础上将广东的品牌推向国际化,也希望此次的读书分享会能够读到非洲、读到世界,读到全世界品牌消费者的心中”,商务部国际品牌建设与促进中心主任陆德瑞在最后祝愿即将到来的读书分享会和中非经贸文化周圆满成功。

 


上一条:乌干达马克雷雷大学代表团来访


下一条:傅朗院长一行赴南方易馨跨境电商产业园调研